• 主办:中共邵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邵阳新闻在线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贯通调解为民“最后一公里”——我市司法行政系统推行“背包式人民调解”纪实

    【时间:2022-07-15 12:20】【来源:邵阳长安网】

    邵阳长安网讯(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杨舟)7月11日上午,绥宁县李熙桥镇大龙村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问题闹得差点发生肢体冲突。曾在李熙桥镇工作多年的绥宁县司法局干部肖团结在当地司法所的求援下,及时赶到该村。放下背包,肖团结耐心将这两户人家父辈曾经达成的协议告诉双方,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如何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推行“背包式人民调解”,有效化解了诸多基层矛盾纠纷。2020年以来,全市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服务“靠前移”

    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尤其是以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劳资权益等为代表的矛盾纠纷呈多发态势,案件数量增多、内容多样、成因复杂、调处难度较大,如不能及时有效调处,极易引发恶性案件和群体事件。

    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面对全市海量纠纷,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处置,防不胜防,只有群众广泛参与,群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发挥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社会治理工作才可能稳定有序。

    从2020年开始,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径,着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效果。2021年,我市在洞口县开展“背包式人民调解”试点,下沉矛盾纠纷调解力量,变“坐等求助”为“靠前延伸”,贯通了调解为民“最后一公里”,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随后,“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在我市逐步全面推开。

    “背包式人民调解员”配备调解背包,装上一把雨伞、一支手电筒、一个扬声器、一把皮卷尺、一套普法资料、一盒印泥、一本工作手册、一本常用法律条款汇编等。这些配备成了“背包式人民调解员”背包里的“标配”。他们背包进村上门化解矛盾纠纷,在走街串巷、入户排查中,将各类矛盾努力化解在萌芽状态。矛盾化解后,“背包式人民调解员”又将矛盾化解经验纳入普法资料包,做到各类实例在手、调解不慌。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我市“背包式人民调解员”还将普法讲座经常安排在阴雨天、周末和农闲时间,结合村民普遍关注的土地流转、民间借贷、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等身边案例,通过“以案释法”进行讲解分析,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普法一方”的目标,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

    聚焦“供给侧”

    如何让“背包式人民调解员”遍地开花?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背包式人民调解员”。“背包式人民调解员”优先从“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和村(社区)乡贤及驻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法学专业学生中选任、聘任,汇聚民间智慧,解决群众矛盾。这不仅调动了公众参与人民调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搭建了民主协商平台,增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意识。

    组织开展初任培训和年度培训,通过以会代训、集中授课、案例评析、现场观摩等方式,引导“背包式人民调解员”掌握民法典和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和工作技巧。据统计,2020年以来,各县市区通过集中和点对点培训“背包式人民调解员”15589名,覆盖全市202个乡镇和3636个村(社区)。

    我市通过市社会治理创新开放共享总平台中的网格化小程序,构建“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根据摸排的矛盾纠纷信息线索和群众在网格小程序中上报的纠纷热点、社会关注焦点,进行日汇总、周分析、月研判。对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采取“一对一”提示、“点对点”预警,推动矛盾纠纷排查从“灭火”向“防火”转变,形成简单纠纷随手调、一般纠纷及时调、疑难纠纷综合调的格局。

    解纷“首选项”

    “背包式人民调解”更加突出普惠导向,逐步成为群众解纷“首选项”。

    首先是随时能“找到”。“背包式人民调解”的推行,构建起了以党委政府为纽带,以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阵地,以人民调解员、五老乡贤等为排头兵的“背包式”调解网络,将最优质的调解力量下沉到社区、院落、楼栋,实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使群众真切感受到“说话有人听、怨气有地撒、利益诉求有人管”。自2020年以来,我市各级“背包”调解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427件,涉及金额170245.75万元,基层群众调解满意度由85%上升至95%。

    其次是急时能“联通”。“背包式人民调解”打通了人民调解系统与“邵阳市社会治理创新开放共享总平台”等多个智慧治理平台对接渠道,推动调解服务端口多元嵌入,实现调解服务“线下一站式、线上一网通”,使群众“一次也不跑”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今年春末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我市线上成功调处涉疫情矛盾纠纷80余件,有效满足了群众“零出行”“零距离”“零接触”调解需求。

    再次是用时能“作数”。“背包式人民调解”促进调解“柔性”和司法“刚性”的紧密结合,对被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确保调解结果看得见、摸得着、能放心。

    减负“最优解”

    “背包式人民调解”更加突出问题导向,逐步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部门减负“最优解”。

    疏通“人少案多”堵点,有效分流和分担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办案压力,实现“调解在前、诉讼断后”“前期接警、协同调解”“即时接访、即时调解”。自2020年以来,全市经调解后未进入诉讼程序案件3118件,派出所接警率下降13%,一般纠纷处理时间总体降低50%。

    攻破“事倍功半”难点,激发行业性专业性“背包式人民调解员”在法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参与处置医疗、交通、物业、婚姻家庭等领域矛盾纠纷1255件,实现纠纷化解率由83%快速提升至95%。

    消除“小事变大”痛点,前置化解婚恋、家庭邻里、坟山宅基地等容易引发极端事件的隐患苗头,实现“矛盾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自2020年以来,累计防止“民转刑”案件42件、“民转群”案件49件。

    “‘背包式人民调解’以真实案例、身边案例教育当事人及其他群众遵法纪、明事理,注重化解当事人的心结、情结,从根源上化解矛盾,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是一种节约社会管理、司法、执法成本的有效手段。”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红五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蒋玲慧
    2020-2021 © 邵阳长安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09029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