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实习生 王谭 李亭亭)今年春节之后至今,高级心理咨询师、邵阳市心理研究所所长唐友忠成功挽救了一对老年夫妇的婚姻,并从他们的特殊感情经历中,发现了习惯模式碰撞在现实家庭中的广泛存在。
案例:三十多年恩爱夫妻要离婚
B女士和A先生都是我市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接近退休年龄了。最近,B女士一提到A先生气就不打一处来,并扬言要与A先生离婚。理由是,A先生从不顾家,除了上班,就是与朋友一起喝茶打牌。更可恶的是A先生竟然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而且是一个既没文化又没稳定工作的乡下女人。而A先生也觉得很委屈,自己跟那个乡下女人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只是在牌桌上认识的一个普通牌友。自己几十年都是忠于家庭过来的,怎么到了现在,倒成了拈花惹草的坏人了。一气之下,A先生搬出了家,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过起了分居生活。
原因:两个不同道的男女走到了一起
老两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唐友忠聆听了双方的诉说。
原来,B女士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就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很有家庭责任感,极其能干,也善于持家。但如此优秀的女子,却嫁给了从小角色特殊的A先生。
A先生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从小就受到父母、哥哥姐姐的呵护,养成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而让他最自豪的,就是娶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妻子,自己除了上班,什么都不要操心。
起初,B女士与A先生相敬如宾,彼此都感到很幸福,但人是变化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有了分歧,甚至大的冲突。
自从儿子考上公务员后,B女士就想着帮儿子买最好的房子、办最隆重的婚礼。于是,上班之余,与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店子。B女士忙于本职工作和生意,家里的事就顾及不到,便想让A先生少玩一点,帮着多照顾家里。自由惯了的A先生短时间内还能勉强应付,但时间一长,就受不了了,时常借故不回家,这让B女士非常不快。于是,就经常指责A先生的不是。B女士和A先生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对方去改变,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矛盾越来越深,渐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分析:两种习惯化模式的激烈碰撞
对A先生和B女士的矛盾,唐友忠进行了深入分析——
B女士和A先生的婚姻是一种互补关系的结合。因为B女士需要A先生这样一个喜欢自由、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这样,她内在的需求(责任感)才能得到满足,因为在B女士的潜意识里,A先生不但承担丈夫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B女士原生家庭弟弟的角色。而A先生也需要B女士这样一个责任感极强的女人,他内在的需求(被照顾)才能得到满足,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B女士不但承担了妻子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A先生原生家庭妈妈、姐姐的角色。
但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B女士而言,当她想为儿子买最好的房子、办最隆重的婚礼时,她就必须付出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当自己承受不了时,理所当然希望丈夫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帮助自己。但要满足她的这种需求,A先生就必须从“丈夫、弟弟”的角色转变为“丈夫、父母”的角色。显然A先生没有意识到这些,当自己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承受不了时,就采取了逃避的态度。
夫妻发生矛盾要自省
唐友忠认为,夫妻双方存在习惯化模式碰撞的家庭在邵阳现实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少,一旦恩爱夫妻突然发生矛盾,两人一定要自省是否正是双方的习惯化模式产生对立惹的祸。如果夫妻双方不能自我调节和适应,应该寻找心理医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