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雷雯娟)共产党员,三级警司,年方26,高高瘦瘦的个头,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是新宁县公安局麻林派出所民警何涛的真实写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无权无职的小民警,却以共产党员的模范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让群众真心称赞的业绩。他尽职尽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瑶乡的人民群众撑起一片安定的天空,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一方土地,温暖了一方民心,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好警察。
英勇无畏,保一方平安
“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将嫌疑车辆拦下来,不能让犯罪嫌疑人跑了危及老百姓安全。”4.18大案破获后,有人问何涛怕不怕,他如是答到。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凌晨2点30分左右,一阵急促的铃声将尚在睡梦中的何涛惊醒,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恩军来电,“一伙嫌疑人驾驶着一辆微型车正从县城方向往麻林乡逃窜,车上有人质,马上组织人员设卡拦截。”警情就是命令,来不及穿戴整齐,何涛跳下床抓起衣服就跑,凌晨的麻林街道异常安静,何涛迅速拉响警笛,组织三名义务巡逻队员在麻林街道一处路灯明亮、狭窄路段设置路障,刚刚布置好,就见县城方向飞速开来一辆微型车,微型车后警灯闪耀、警笛呼啸,何涛立即意识到“这就是嫌疑车辆。”他挺身向前,迎向嫌疑人车辆,大声吆喝要求对方停车,嫌疑人见前路被堵,停顿了片刻,随即加速,撞上警车右侧车门和尾灯,又撞上一辆停在路旁的三轮摩托车,只听“砰”、“砰”两声巨响,在将三轮摩托车撞飞十余米后,微型车又狠狠的撞上路旁的电线杠,直径20公分的电线杆被活生生撞断移位,微型车刹时熄火,挡风玻璃碎落一地,车刚停下,车里一下窜出四个人影,向黄金方向发足狂奔。眼见嫌疑人要逃,何涛不顾个人安危猛扑上去,一个扫堂腿,“噗通”一声,一名嫌疑人应声倒地,义务巡逻队员一拥而上,将倒地的嫌疑人死死摁住,另外三名嫌疑人乘夜色从街旁的小巷子仓皇的逃入茫茫的瑶乡大山中。这时侯在后面追击的新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及时赶到,迅速将车上的两名人质解救下来,并起获长枪一支、砍刀一把、匕首两把。经核实,被擒的嫌疑人叫王某,广西资源县人,是此次持枪抢劫绑架案的主谋。随后,何涛又协助县刑侦大队、资源县公安局民警,组织村民、巡逻队分组设卡堵截,向各村通报警情、发布悬赏公告。到19日下午6时许,逃跑的三名嫌疑人有2人抓获归案,另有一人在逃,至此,逃匿于瑶乡大山的嫌疑人全部落网。
据资源县公安局民警介绍,这是一伙持枪抢劫绑架人质的歹徒,当事车辆上携带有不明数量的砍刀、枪支等危险器械,极其危险。何涛,凭着一股英勇无畏的气概,每遇大案要案都会冲锋在前,就如这次破获4.19大案一样,用其对人民的热忱和民警的责任心保卫了着瑶乡的平安。
忘我工作,锤炼了过硬作风
妻子的眼中,他工作起来就是“疯子”。
2012年刚分配到新宁县公安局麻林派出所的何涛,还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毛头小子,有着满腔的激情和服务基层群众的热忱,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空有着详细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起来却还是一个门外汉,“8小时”之外,他经常加班加点,研究以往的经典案例,翻阅所内的档案资料,学习现场绘图、影像处理等,楞是把自己“逼”成了妻子眼中的“疯子”。
2014年3月,何涛抽调邵阳市纪委办案,期间因长时间连续工作没有休息,他一度晕倒住院。在医院休息了两天,他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接连参与了数起联合办案。
2014年4月的一天,何涛奉命参加一起案件侦破,通过警方多天的蹲守,确定了嫌疑人的准确位置。入夜,抓捕行动如期展开,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就在押解嫌疑人下楼的时候,1名嫌疑人纵身从3楼楼梯跃向2楼楼梯间,拖曳着办案民警向下翻倒,紧急时刻,何涛奋不顾身扑上去,用力拽住同事,同事安全了,嫌疑人抓住了,他自己的前胸后背、手臂大腿多处严重受伤。就在破获“4.19”案件的前一天,何涛还在回龙寺镇协助办理案子,晚上8点多钟案子结束后又驱车2个半钟头从回龙寺镇赶回麻林乡派出所值班。
参加工作以来,何涛共参与破获刑事案件6起,其中涉毒案件2起,行政案件20余起,参与协调处理治安案件30余起,抓获吸毒人员6人,强制隔离戒毒2人。
农民的儿子,懂农民
“我想为农民做点事,也喜欢为农民服务”作为一名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农民的不易,群众的艰苦。一直以来,何涛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2年春,他刚分配到麻林派出所,首先接触到的业务是办理户籍,为方便群众,他经常主动放弃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为群众办理业务。为充分了解麻林乡乡情实况,掌握各村警情、民情动向,他走遍了乡内15个行政村、乡域内所有企业、行业场所,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摸清了辖区内的重点人口、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注重听取群众建议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业务范围内的及时给予解决,非业务范畴的则即时整理汇总向乡党委政府汇报。
2013年3月的一天,何涛在上林村走访时发现该村94岁高龄的雷申雀老人户口信息遗失,他立即找到上林村村干部了解情况,并走访周围群众,迅速整理好资料,为老人办理了户口信息补录,并亲自将户口簿送至老人手中。
2013年5月的一天,何涛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麻林瑶族乡高竹村环库公路的施工路段,有一名陌生老人摔倒,人还处于昏迷状态,请求派出所处理。当时下着毛毛雨,何涛即刻驱车赶到现场,找到老人,此时老人已经自己爬起来了,浑浑噩噩的坐在地上。何涛立即上前扶起老人,有群众赶紧拉住他:“小伙子,要不要先拍个照,免得到时候被讹上。”何涛手上没停,微笑着说:“我是警察,我不能因为怕被讹上就对老人不管不顾。”他把老人扶到路旁坐好,辗转通过白沙派出所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邓某、女婿雷某。一直忙碌到下午5时,终于将满身泥巴的邓老安全送到其位于高竹村的女婿家中。
凭着对农民的特殊情怀,参加工作2年来,何涛兢兢业业,从为人民群众服务处着眼,从工作的细微处着手,把事办到了瑶乡人民的“心坎”上,得到了瑶乡人民的认可。
称职的民警,“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既然我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信任。”何涛说着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却满是对妻儿的愧疚。
何涛的妻子也是一名基层工作者,两人同在乡里工作,同样的工作重担让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经常有人问他的妻子“你们家何涛呢?”,妻子惯常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应该又去出警办案子去了。”一年365天里何涛除开去县公安局办案、出差,基本上天天都在乡里,或是在所里值班,或是在辖区出警,或是在村里走访群众,辖区内的群众到派出所办事或遇到困难时也总是找何涛,群众都说“老八路的工作作风又回来了”。
2013年妻子生孩子住院的时候,何涛仅仅在妻子的病床前陪护了三天,期间还不停的跑县公安局处理办结案件。为了能照顾好孩子同时兼顾何涛的工作,何涛的母亲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到麻林来帮忙带孩子,全家人以乡为家,挤在乡政府不足40平米的宿舍里。有的时候难得周末没有接到任务,以为全家人能够安稳的过个周末,群众的一个电话、县公安局的一个指示,何涛就又得放下不满一岁的孩子。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上班、下班,出警、办案,是这个家始终如一的基调。
对于家人,何涛觉得心有亏欠,毋庸置疑,何涛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是优秀的,但是作为一名丈夫、一名父亲,面对妻女他只能把深深的愧疚埋在心里,不过他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头顶上的警徽,也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